【匡山书院教师培训】规范教育行为 促进学生成长

2021-03-31

规范教育行为   促进学生成长

_

----------------------------------------------------------------

    教师从事的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教师的教育行为与学生发展是密切相关。教师人格修养缺陷,在教育教学中可能产生非理性行为,阻碍学生的健康发展。教师不规范行为的具体表现为“教师的消极行为、不道德行为、功利性行为、侵权行为”等。而教师规范的教育行为,给予学生成长的动力。教师要以优秀的人格修养,规范教育行为,对学生施加积极的影响。教师要追问教育目的,提升教育哲学,恪守教师职业道德,淡漠名利,守住自己心灵的宁静。是将学生教成人,还是教废品,很大程度取决于我们教师的教育行为。

关键词 教师 规范 教育行为 成长

-------------------------------------------------------------------------

    名的老革命家、教育家徐特立先生讲过“教育的作用就是按照一定的形式,培养一定的人格,为一定的社会服务。”人格是人的素质的核心,一个人他的素质高不高,主要看他的人格。我们的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核心就是优良人格的教育,这也正是我们班主任工作的核心任务。日本教育家紫田荣义也曾经说过,教师的职业是“以教师的人格决一胜负的职业”。讲得非常的到位,一位老师,一位班主任,他的工作能不能成功?关键就在于他的人格。前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老师的教育行为是其人格外显。

一、教师的教育行为与学生发展的关系

1、教师人格修养缺陷,在教育教学中可能产生非理性行为

由于教师人格修养的缺陷,从而导致的不规范、非理性教育行为。对自己来说,一句鼓励的话,可以交一个朋友;一句伤人的话,可以多一个冤家。对他人来说,一句睿智的话,可以挽救一个生命;一句愚蠢的话,可以贻误人的一生。

从《西游记》看不当教育行为的危害。《西游记》第二回中讲到孙悟空从须菩提祖师那学得七十二般变化,便在众师兄面前卖弄。祖师很生气赶他走时说:“你快回去,全你性命;若在些间,断然不可!”悟空言师恩未报,不敢去。祖师又道:“哪里有什么恩义?你只不惹祸不牵连我就罢了!”最后一句是这样说的:“你这去,定生不良。凭你怎么惹祸行凶,却不许说是我的徒弟。你说出半个字来,我就知之,把你这猢狲剥皮锉骨,将神魂贬在九幽之处,教你万劫不得翻身!” 更是一种无赖行为,纯粹地推卸责任。孙悟空此去,果是惹祸的太岁,闹得天地、鬼神不得安宁,最后被压五行山下五百年。如果当时须菩提祖师发现悟空的问题后,不是将其逐出门,而是留在身边加以教育引导,悟空的人生路不会那样曲折。所以说须菩提祖师对孙悟空曲折人生负有很大的责任。作为教育者的我们,特别是作德育工作的人来说,千万不要学须菩提祖师的教育之道,不要怕麻烦,应尽教书育人之责,不能推出去不管了,采取眼不见心不烦的态度。

我们再看看唐僧的教育行为。《西游记》第二十七回讲的是“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即“三打白骨精”)。孙悟空第一次将白骨精变的女子打死后,唐僧恼怒,但见悟空将白骨精变的食物变回原型,有三分信了。却经不起猪八戒的唆嘴:“师兄怕你念紧箍咒,故意使的障眼法”,唐僧于是不分是非念起紧箍咒,要赶悟空走。当悟空说:“你不要我做徒弟,只怕你西天路去不成。”唐僧道:“我命在天,该哪个妖精蒸了吃,就是煮了,也不算过。”唐僧真不知好歹,拒不接受批评意见。当孙悟空第二次将白骨精变的老妇人打死后,唐僧足足将紧箍咒念了二十遍,又听猪八戒的误认为悟空要分行礼,是对悟空人格的侮辱。当孙悟空第三次将白骨精变的老头打死后,唐僧写下贬书“猴头,据此为照,再不要你做徒弟了!如再与你相见,就堕了阿鼻地狱!”,悟空怕师父取经途中遭难,要沙僧在遇到妖怪时,提出自己的句号。唐僧却道:“我是个好和尚,不题你这歹人的名字。”可见唐僧此时虽是满嘴的仁义,实则是绝情绝义,却不知“师徒不成,仁义在”的道理。结果是取经事业受阻,悟空成佛之事变得虚无。唐僧后来又被白骨精抓住,这都是由他作为老师的不当(规范)教育行为引起的:一是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二是偏听偏信,先入为主,给学生事先打了一个不良的标签;三是听不进不同意见;四是语言克薄,不尊重学生。还好的是唐僧在被白骨精抓住后,后悔了,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以后也改正了自己的这一错误。

2、规范的教育行为,给予学生成长的动力

《教育研究》介绍了这样一位老师。他曾经多次评为优秀的班主任。这位老师的服饰,穿着打扮,既不过于时髦,也不流俗,特别职业化,一看就是一个教师的样子,学生感到亲切。他讲课的语言非常的生动,能够吸引学生,他的板书从第一个字写到最后一个字,整齐,醒目,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她不擦掉,重点的地方,她可能用特殊颜色的粉笔写出来。她在批评学生的时候,能够控制自己,不说那种很过分的语言,让学生感到她的批评,容易接受。学生都很喜欢他,愿意上他的课。很特别的是,这位老师还特别受一些后进生的欢迎。后进生为什么欢迎她?一般情况,后进生和老师的关系不好,因为老师经常批评他,语言难免过分。这位老师不一样,有的后进生(问题学生),如果在上过两节课以后,没有受到批评,这个孩子有可能就追着这个老师,说:“老师都上两节课了,你怎么都不说我呀?”可见孩子觉得受批评,心里舒服。后来,去听他的课的老师,发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一般的老师是打两分钟预备铃的时候到教师门前,或者差一分钟到教室门前。她提前三分钟,到教室门前以后,很多孩子围着他,这时候他可能拿着教材,跟孩子们说什么,有一个小男孩过来了,她就指着其中的一两个词,跟这个小男孩说,“这个你会吗?”小男孩很快就跑回教室里,跑回教室干吗去了呢?他赶紧复习这一两个单词去了。实际上,老师在课前这一两分钟的时间,给有问题的孩子、学习不太好的孩子一个暗示:一会儿我可能问你这个问题,于是孩子回去做准备了。果不其然,上课过程当中,老师提各种问题,其中涉及到刚才暗示的词,老师提问那个学生。学生当然回答很好了,老师给予肯定,这个孩子很有成功感,有一种愉快的心理体验了。

二、教师不规范行为的具体表现

1.教师的消极行为

对工作缺乏热情,思想认识激进、偏激甚至消极。反映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学校的制度、活动缺乏正确认识,执行上打折扣或者有应付、拖拉之嫌。具体表现为懒散、被动、效率低等。比如一些班主任对学校的管理制度,活动开展很有意见,不执行要受批评,从而产生消极执行的现象,客观上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消极影响。

2.教师的不道德行为

主要表现在对学生思想的侵犯方面。使教坛成为阐述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舞台,课堂成为个人自由思想出售的市场。个别班主任公开在学生面前指责批评学校,客观上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消极影响。一个学生在政治考试试卷上这样写道:我们班所有参加学校的活动,一次都没有被选上,我们班的同学都暗暗鼓劲,争取下一次一定选上。但班主任却说:“我们的活动是很好的,没有被选上,是评委的眼光太差了,懂不起……”,同学们一下就如同泄了气的皮球。老师的这种行为直接使学生对学校的公平、公正,乃至社会的公平、公正产生怀疑。面对教师兜售的这些观念,学生或主观积极接受,或客观被动接受,或无所适从,冲击和压力很大。

3、功利性行为

《两个老师的较量》中文老师为了高考,把班级的火药味搅得很浓。虽然高考胜了,但学生从他的教育方式中学到了什么?“将对手踩在脚下!”导致学生在社会上一些做出了违法犯罪之事,一些精神失常。一个故事,令人深省,这不得不让我们思考我们教育的关键是什么?教师应赋予学生的是如何正确对待生命中的每一个过程……。教育的及时回报性(功利性)与“百年树人”的长效性值得我们深思!“每一位学生都是老师的一部分,而每一位老师却是学生的永远!”

4.教师侵权行为

多数教师的侵权行为实际上是违法的。具体有以下几种表现:

1)侵犯学生受教育权。听课、参加各种教育教学活动是学生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等均有明确规定。但侵犯学生受教育权利的现象仍时有发生,甚至还很普遍,如随意占用学生上课时间;要求或者变相要求有缺点的学生退学;因迟到、未完成作业或犯错误,甚至家长未在作业上签名而不许学生听课等。学生上课时,如果没有扰乱课堂秩序,不能把学生带出教室进行教育。找学生谈话,一般利用课余时间和自习时间。

2)侵犯学生人格尊严

公民人格尊严神圣不可侵犯。但某些教师常常以一种良好的动机导致人格侵权行为。学生本来只考二三十分,老师却说,你的成绩不用担心下降,稳得起。学生不听话,骂学生“砍脑壳死的”,中国古代犯罪被判死刑的,才是拉到菜市口,杀头示众。有些时候,我们老师的不经意一句话,对学生的伤害是比较大的。李镇西老师在《做最好的班主任》中讲了一件他在教育中过失行为。事情是这样的:一天他看见一位女生在抄作业,令他很生气,恼怒到了极点,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狠狠地批评这位学生“她这样做,既是自欺,也是欺人!”“大家知道,她抄作业是一贯 !她如此弄虚作假,我就有理由怀疑她过去的作业是否都是她自己做的,而她每一次的考试成绩是否都是真实的!”第二天,班上另一女儿给李老师写了一封信:“李老师,同学抄作业该批评,但我觉得您昨天批评同学有些过火。当然,我理解您当时的心情,欺骗了您,您心里不好受。但是,您批评时,为什么要说她以前做的作业都可能是抄的呢?您还说您怀疑她过去的成绩是否真实。当着全班同学这样批评一个女生,多伤她的自尊心!您知道吗,昨天整整一天,那个同学都很自卑。吃午饭时,也不好意思和同学们在一起,而是一个人孤独地吃。李老师,我和同学们都很尊敬您,把您当朋友,因为我们都能感到您是真心爱我们的。但既然是朋友,我就跟您说心里话,相信您能接受。我知道您当时也是冲动,但这可能影响同学以后的上进心!”当然,李老师立即在全班向该同学道了歉,并请全体同学监督自己改正错误。李老师有这样一段感言:“一个崇尚爱心的教育者竟然如此失去理智地伤害了一个学生的自尊心,是多么具有讽刺意味!我当然有权力也有理由批评她的欺骗行为,但是,我有什么权力和理由因她犯这一次错误就怀疑她所有真诚的努力呢?我有什么权力和理由要因这件事而摧毁她向上的勇气和信心呢?”说到这儿,我们是否可以反思一下,自己是否也曾有过类似的不当教育行为呢?

3)侵犯学生生命健康权

如直接责打学生;代行体罚或自罚;罚超量做作业等。还有一种是对学生心灵的伤害。如一学生老犯错,老师发现后的第一句话是“你是一辈子就是这个样子!”学生正处于具有极大可塑性的时期,老师怎能这么早就下结论,又怎样能让学生看到改过的希望。也有这样一个老师,他的有些学生作业本上多次出现“Z减”的等级,也是让学生看不到希望,想想要从“Z减”升到A等,其路途之遥远。还有无故拖堂,限制学生正当活动等都是侵犯学生生命健康权,同时也是侵犯学生人身自由权的

三、以优秀的人格修养,规范教育行为

1、追问教育目的,提升教育哲学

教育的首要目标:实现人的社会化,培养“人性”丰满的个体(守住人的底线:不望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但至少不能成为一个有害于社会的人。)

教育学生去“赢得”尊重和重视。根据马思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尊重”是一种更高层次的需要。人人都希望等到他人的尊重和重视,我们也应当尊重和重视每一个鲜活的个体。学生更需要老师的尊重和重视。但注意教育引导学生明确,尊重和重视不是他人施舍的,我们讲的得到指的是“赢得”,每个人都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学识水平、文明程度和综合能力,也才能真正“赢得”别人的尊重和重视。

教育的第二目标:呵护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个体生命的潜能

教育学生相信自己,认可自己,悦纳自己。有一位长得很“丑”的学生,曾经一度很自卑,但经过老师的积极引导,她后来在周记本中这样写道:“我长的很有创意,丑并不是我的本意,上天不要发脾气,我会勇敢的活下去,用我无尽的创意,来衬托这个世界的美丽!其实我真的真的很有创意……”相信这位同学今后的人生都是充满阳光的。

2、恪守教师职业道德

淡漠名利,守住自己心灵的宁静。不因职业之便做缺德乃至违法之事。尊重学生隐私与人格。不因自己的失意、失落而迁怒学生,不因家长而迁怒学生;不因学生成绩而使自己失去理智。

为学生发展尽力做事。生活即教育,教育是顾客主义,满足学生所需。北门口张拉面生意很好,我经常到那去吃早饭。只听一声声“牛肉面二两”“清汤面一两”“米粉清汤一两,清红汤一两”……。不一片刻,每位客人所需东西都准确无误地放到各自的面前。我在佩服老板娘独特的记忆同时,不由想到“老板娘为了生意,清楚地记住了每位客人的需求,及时准确地满足了客人的需求。我们作为专业的老师,学生也是顾客,但我们是不是真的能准确了解学生所需?我们又能不能及时满足其需求?”

3、加强学习研究,丰富教育方法

克服不正确的做法。如老师一边在讲常规要求,学生一边在做作业。这样会使学生既没听清楚老师的要求,又使学生养成了注意力不集中的坏习惯。

学习别人好的做法。比如西南大学李大圣教授讲“文明礼仪教育”用了“三粒纽扣”,效果很好:请一位穿着衬衣的同学上台演示:先请系上衬衣全部纽扣,让众人“以貌取人”“辨物识器”。纽扣全系,脖颈束缚,紧促不安,教授发言:“给人实诚拘谨之感”。接着,解开最上面第一粒纽扣,颈项舒展,呼吸顺畅,教授发言:“给人潇洒自如之感”。接下来,解开第二粒纽扣,肉胸初现,领开齐肩,教授发言:“给人粗犷豪放之感”。最后,解开第三粒纽扣,露出肌胸,全班哄堂大笑。教授特意加重普通话的重庆味道,戏言:“我是流氓,我怕谁!”今后如何穿想来学生应该印象深刻。

通过故事净化学生的心灵。我曾多次给同学们讲“苏东坡与佛印的故事”。苏东坡与佛印是好朋友,经常辩论逗嘴。一日,苏东坡外出在路上碰见了佛印。苏东坡故意情绪低落地对佛印说:“我今天真倒霉!出门就遇见了一堆狗屎。”佛印双手合十“阿弥陀佛,我今天很幸运,出门就遇见了佛。”苏东坡听后,哈哈大笑,心想“佛印这次终于输了,我骂他是屎,他却说我是佛。”晚上,苏东坡回到家里,越想越不对劲,感觉自己又输了。因为佛印心中有佛,见到的自然是佛;而他自己内心是肮脏的,自然见到的是狗屎。每次学生听了后,心灵都受到极大的震憾。

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艺术,因为他可以转变人,将差生转变成正常学生。班主任工作又是一门学问,因为他可以有多种多样解析学生的方法。是将学生教成人,还是教废品,很大程度取决于我们的教育行为。

考文献:

1、《爱心与教育》、《做最好的班主任》(李镇西)

2、《班主任工作漫谈》(魏书生)

3、《老师博览》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