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山书院教师培训】激发初中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浅谈

2021-03-31

激发初中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浅谈

_    何纯才

-----------------------------------

      在教学过程中,尽管有些教师精心组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但课堂上有些学生还是对政治课兴趣不大,甚至于根本不感兴趣。学习兴趣是学习积极性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通过艺术的语言、自身认同、注入教材新活力、组织各种竞赛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换回学生对政治课的青睐,赢得学生的心,使学生爱上政治课。

关键词 学习兴趣   自身认同   形神俱美

-------------------------------------------


趣是积极探究各种事物或对各种活动的倾向,学习兴趣是内在动机在学习上的体现,它伴随着求知的动机、理智的情感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是学生对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或趋近的倾向。这种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着的。一个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对各种现象和问题会产生惊异感。在学习过程中,他能灌注全部热情,兴致勃勃,津津有味,甚至会达到对所学知识迷恋不舍的地步;在学习后,他会产生满足感,觉得书是他的良师益友,自己从中受到了启迪,并由此产生欢快、惬意的情感,所以,学习兴趣是人才成长的起点

长期以来,中学政治课教学仍然处在以升学为目的的僵化教学轨道上。上课教师讲空道理,交待知识要点,复习时学生背要点,考试时力争一字不差地答要点。学生通过政治课学习得到的只是一些

教条,不知道它们在现实中有什么用、如何用,甚至觉得它们和现实是相矛盾的,是无用的东西,从而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难怪有许多思想政治课教师发出了"政治课没法上了"的感慨。那么,究其原因是什么使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缺乏足够的兴趣呢?如何学生真正爱上政治课。

一、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缺乏兴趣的原因

    在教学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使我困惑,那就是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有些人可能会说,这是天生的,有的人生来就爱学习,有的人生来就不爱学习。可是,许多事实否定了这种说法,因为人人都可以举出这样的事例来:有些人现在对学习缺乏兴趣,而从前却是对学习极有兴趣的;而另一些人则相反,他们现在对学习很有兴趣,而过去曾经对学习毫无兴趣。由此可见,决定学生学习兴趣是另有原因的。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指出,人类有一些最基本的需要,那就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展现的需要、求知和理解的需要、美的需要。按照这一理论,学习作为一种求知活动,它是一种满足人类基本需要的方式,理应会引发起人们的兴趣的。如果它引不起人们的兴趣,那只能是这一活动方式本身有了问题,就像饮食是满足人们生理需要的方式之一,但如果饮食不当,也能使人们对饮食失去兴趣,造成所谓的"厌食"一样。学习也是如此,我们可以看到,当小学生第一天背着书包上学的时候,他们各个都是兴高采烈的,他们都满怀着去尝试学习之乐的希望。但是,随着学习的不断进行,在他们当中,对学习失去兴趣的人就会逐步增多,亦即出现了"厌学"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显然就应该到学习的过程中去寻找。那么,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德国医生内特尔认为,在智力培养中,过多地给予被动刺激,造成了刺激的集中、饱和状态就会使孩子们在求知活动中出现"厌食症"。请注意,这儿提到的造成"智力厌食"的根本原因是"被动刺激",即学生们在被动地进行学习,而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学生们在学习中的地位正是被动的,而且还不仅仅是一般的被动。当孩子们满怀着美丽的憧憬跨进学校大门之后,他们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生活经验和不同的智力条件,使他们在学习一门课程时出现成绩上的差异,这种差异是无足为怪的,就像人们跳跃时有高有低,跑步时有快有慢一样,这些差异并不能说明人的优劣与上下。但是,在我们的许多学校里,学习成绩的高低竟会成为评价一个孩子身份、价值的最主要的条件,决定着孩子的未来,学习成绩好的使人"刮目相看",学习成绩差的受到人们的"冷眼相向"。这样的学习,对学生们来说,已不再是满足求知需要的活动,而成了生存竞争,择取前途的一种手段。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们处在被动地位,那么,学习的兴趣又从何而来呢?

二、学习的兴趣源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

《教学勇气》中有这么一段话: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样一位导师,他几乎打破了所有优秀教学的每一条规则,他讲课是那样富有激情,讲很多内容,以至于不给学生留一点体味和评论的时间。他博学多才,很少听同学们的想法,不是他看不起学生,而是他那样热衷于以他所知的唯一一种方式教学生——分享他的知识和热情。他的课基本是独角戏,而他的学生只有扮演听众的份。听起来像是教学噩梦,但我却被他的教学强烈的吸引了,还改变了我的一生。兴趣首先源自于教师对自身的认同,当教师的精神世界向学生敞开时,与学生的心灵急遇,引导学生对自身的认同,进而滋养学生的心灵,成全学生人生。

真正可信的教学最终来自教师内心的呼唤,当我们恼怒学生,对自己教学束手无策时,我们应考虑教师自身的认同以及激发心灵的勇气。我们不需要用考试成绩来威胁学生,真诚面对学生,自明自断赢得学生的尊重与信赖。正如教师同行的告诫:你教的不是一门学科,而是一群年轻人。

三、学习兴趣源自于给教材内容注入新鲜味

当代学生见多识广,对精神生活要求较高,他们讨厌单板枯燥,渴望倾听联系实际,生动活泼的课堂。

相信各位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课下与学生聊天,谈美国,谈朝鲜核问题.谈台湾问题,谈地震问题,学生津津乐道、兴趣盎然。然而,一旦上政治课,部分学生则精力不足、昏昏欲睡。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教师在教学过程过于注重单纯理论的传递.忽视了课堂内容的丰富与多彩,没有察觉到学生的兴趣所在。

如一位教师在接手一届新班级,他都要郑重的上《开学第一课》,课堂不传授新知,专门给学生洗脑纠偏明理,从心理扭曲的马加爵谈到道德落空的白中杰,从热衷看星象书的迷茫谈到啃老族的悲哀等,从一开始就科学的看待政治学科地位,教在今天,着眼明天。而要改变这种状况,可以作以下几点努力。

1.丰富时事内容。时事丰富生动,新鲜可口,与政治课本身的特殊性有着密切的联系。与此同时,中学生本身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时代越来越开放的特征促使他们对国家、国际事务非常关心。因此,教师结合时事去讲解政治原理,有助于学生对政治课兴趣的培养。

2.增加生活滋味。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师的教学便应该密切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生活实际。如果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是从学生生活中来”“到学生生活中去,那么思想政治课必定充满生机与活力,必定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必定能重新赢得学生的

四、学习兴趣源自于形神具美的语言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蜜糖。有的思品教师语言表达能力不强,总觉得没什么可说。课堂过度语言平淡无奇,枯燥乏味,让学生听起来干巴巴的,没有生机,没有活力,更谈不上美感。

政治课教师怎样做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呢?我认为,教师要有一定的艺术修养,这样讲起课来语言才会生动.才能把抽象的治理论讲解得容易理解,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机。

优美的语言能极大地渲染课堂氛围,激发学生情感,滋润学生心灵,是牢牢黏住学生的蜜糖,是教师引导学生走进品德进行遨游的金钥匙。美得语言极大的增加了教学内容的感染力,是学生轻松有趣课上让语言激情澎湃,真情涌动承托师生的内心世界与情感。例如:一位老师在讲同学、朋友一课时,说:朋友是雨季里得一把小伞,撑起了一片晴天;朋友是寒夜里的一盏明灯,燃烧着热情的火焰;朋友是春天里的一阵抚慰了受伤的心灵……文学化、抒情性的语言是学生如沐浴春风,如饮甘露,带着对友情的憧憬,师生共同进入一种美妙的学习境界。

五、开展知识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

为丰富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们还经常开展一些竞赛活动,竞赛的内容紧贴教学内容和社会热点。例如我们组织过时事知识竞赛、读报竞赛、诗文和名言警句所蕴含的哲理竞赛等。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参加者达到100%。在竞赛结束后,我们评选出优胜者并给予奖励。通过开展这些竞赛活动,既巩固了书本知识,又培养了同学关注社会热点、积极思考的习惯,还激发了他们的参与热情和竞争意识,对政治课教学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除此之外,我认为激发需要、明确目的、积极的鼓励、教师的期望等都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的有效方法比较多,只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在备课的同时注意备学生、备方法,选择灵活多样、切合实际的方法,就一定能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郭华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于秀娟:《巧用教学的艺术性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严卫林:《思想品德课堂有效过渡六讲究》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1年第1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