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克服物理探究活动中的不协调因素

2021-08-02

谈如何克服物理探究活动中的不协调因素

_ 蔡绍先  


      物理探究的过程是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协作精神的一个重要途径。要想顺利地完成一个物理探究实验或探究活动,往往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必须要有同学与同学之间、同学与老师之间的团结协作。学生在进行科学探究的活动中,往往会因为许多因素导致同学之间的不协调,作为他们的物理老师,该如何进行防范与引导呢?

  克服   探究   学生   不协调


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今天,创新已成为民族振兴的关键,国家兴旺的基石。要培养勇于创新的综合型人才,在现代教育中实施创新教育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与团结协作的精神的培养密切相关的,俗话说得好:一个人的能力总是有限的,而集体的力量才是无穷的。

物理实验不仅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活动,也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 新物理课程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更要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它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这就决定了科学探究是新课程内容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应该贯穿于物理教学的各个环节。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广大物理老师越来越重视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探究的教学。在进行物理探究的过程中,除了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也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这还是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协作精神的一个重要途径。

要想顺利地完成一个物理探究实验或探究活动,往往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必须要有同学与同学之间、同学与老师之间的团结协作。学生在进行科学探究的活动中,往往会因为许多因素导致同学之间的不协调,作为他们的物理老师,该如何进行防范与引导呢?

1、尽量让探究小组的成员自由组合。

由于教师与学生之间必定存在一定的距离,作为他们的老师,最了解的是学生的文化学习情况,但对于学生的其他情况如性格、习惯、爱好等了解不多,而这些恰恰是影响学生之间合作的重要因素。在组合探究小组时,宜采用自由组合,或由老师指定的小组长去召集,而不宜由老师指定。但教师应作一定的指导,完全放任自由也是不可行的。例如,提醒同学们在结组时,尽量使兴趣、能力互补,在一个小组内,最好有的善于动手,有的善于观察,有的善于动脑,有的善于计算与分析等;不要让纪律涣散,习惯较差的几个组合到一个组里去。

2、对每个探究小组的探究活动进行适当的指导,明确小组内成员的分工。

学生们在进行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分工不明确是导致组内成员之间不协调的重要因素。因为分工的不明确,学生们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觉得感兴趣的、好的就抢着做,觉得没什么意思、枯燥的就都不想做,这样就严重影响了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因此,教师在要进行每一个探究之前,都要根据探究活动的内容和需要,初步确定组内的分工任务,如有的学生负责动手,有的学生负责观察,有的学生负责记录等,再由组内成员进一步分责到确定的个人。要教育并指导学生,探究活动中的分工是在合作的基础上的分工,但分工不分家,分工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每一个同学的长处。

3、指导培养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意识和精神。

往往地,每个探究小组成员的结合不可能绝对完美,小组成员的分工不可能绝对均衡。在探究活动中,教师要随时注意观察每个组内成员之间的动向,遇到异常的情况,教师应及时作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解决矛盾。教师要教育学生明白,学会团结协作不但是本组的科学探究活动能否成功的保障,而且也是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目的之一。在探究活动时间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利用许多物理探究实验需要多次进行,要求小组内的成员分工互调,这样不仅可以平衡分工的不均,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全面能力。

4、充分运用科学探究活动的评价机制。

在进行探究活动时,总会有一些特别的学生,或消极应付,或兴趣不高,或能力欠缺,或不善于合作等,这些都会影响到整个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与协调。教师除了要对这些学生做个别的思想工作、正面引导、适当批评外,还可以运用评价考核机制来约束。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十分看重,所以合理运用好评价机制是协调合作学习的一个有效手段。教师可将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团结协作情况列入学生的考评内容之一,这样可以从制度上对学生起到督促与鼓励的作用。当然,评价应公平公正,教师要在探究活动中认真观察每一个学生的实际表现,尤其是一些特别学生的表现,切不可凭个人的好恶或根据学生平时的学习印象去评价学生,事实证明:学生平时的学习成绩与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能力表现是根本就不能画等号的。

总之,物理教师要想尽千方百计,努力消除学生在进行科学探究活动过程中的一切不协调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这不仅仅是科学探究的一项重要要求,也是学生终身发展与学习的要求,更是顺应新时代的要求。



分享